(報告出品方/作者:信達證券,陸嘉敏)
1 線束行業:全球集中度較高,國產空間大
1.1 線束:汽車的血管+神經,重要性突出
汽車線束是汽車電路的網絡主體。汽車線束主要由導線、端子、接插件及護套等組成。具體 工藝為:將電纜與由銅材沖制而成的接觸件端子(連接器)壓接后,塑壓絕緣體或者外加金 屬殼體等,以線束捆扎形成連接電路的組件。汽車的線束產品為定制型產品,不同主機廠或 者不同車型的設計方案和質量標準均有所不同。汽車線束是汽車能源、各種信號運輸的載體, 將中央控制部件和汽車控制單元、電子電器執行單元、電器件連接在一起,構成汽車的電控 系統,是汽車的血管和神經系統。

汽車線束分類: 1)若根據功能來分類,線束可以分為電力線和信號線:其中電力線較粗,主要用于傳輸電 流;信號線是銅質多芯軟線,主要用于傳遞電信號。 2)若根據在汽車中的布局,線束可以分為:車身總成線束、發動機線束、儀表板線束、底 盤線束、頂棚線束、門線束等。
1.2 線束行業集中度較高,中游線纜認證壁壘較高
線束行業產業鏈上下游關系較為簡單:中游線纜廠商采購銅材等金屬進行拉絲、成纜等工藝 制成線纜,下游線束廠商將連接器與線纜壓接、捆扎等,形成線束。 下游線束行業集中度高,國產替代空間較大。汽車廠商尤其是全球汽車品牌通常實行高標準、 嚴要求的供應商管理,供應商體系較為封閉。少數外資及合資汽車線束企業長時間占據了絕 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形成了汽車線束行業寡頭競爭的局面。2020年線束行業CR3為70.9%, CR5 為 81.7%,集中度較高。隨著國內自主品牌的崛起,國內主機廠逐步將供應商切換至 本土品牌,線束行業的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線纜屬于汽車安全件,資質認證壁壘較高。故而整車廠對汽車線纜的采購較為嚴格,形成了 較為封閉的供應體系。目前汽車線纜的制造商主要有兩類:第一類為線束公司旗下的線纜廠 商;第二類為獨立專門生產線纜的公司。目前日系線束廠商如矢崎、住電、古河等,歐美系 線束廠商如安波福、萊尼等的線束為“自產+外購”模式;美系線束廠商李爾,德系線束廠商 德科斯米爾,國內線束廠商滬光、金亭等均為外購模式。

從成本拆分來看,線束所需人工成本較高。線束需根據不同車型以及車內不同部位進行不同的布線設計,所以需較多人力進行線束的捆扎加工。因此線束的營業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 較線纜行業高一些,根據滬光股份和卡倍億 2021 年年報,線束的直接人工費用占比為 13.43%,線纜的直接人工占比僅為 1.43%。
從原材料成本占比來看,線束主要原材料為導線、護套和端子,導線中銅材占比最高。根 據滬光股份招股書數據,線束原材料中導線、護套、端子占比分別為 32.54%、20.53%和 19.90%。導線中主要原材料為銅桿和銅絲,根據卡倍億招股書數據,導線中銅桿、銅絲占 比分別為 77.95%和 12.59%。
2 線束趨勢:電動化、智能化和輕量化帶來變革新機遇
2.1 電動化趨勢加速,高壓線需求增加
汽車線纜產品包括常規線纜和特殊線纜。常規線纜包括 PVC 低壓線纜及交聯高溫線纜:PVC 低壓線纜為我國汽車線纜普遍采用的線纜,以聚氯乙烯作為線纜的絕緣材料,因其成本較低 且加工相對容易故廣泛使用;交聯高溫線纜使用的絕緣材料主要為交聯聚乙烯,這是一種含 有機過氧化物的聚乙烯,在線纜制造過程中經過電子輻照工序,把聚乙烯的分子排列結構從 平行結構變為網狀結構,使聚乙烯更為穩定,所以具有更好的耐高溫、耐磨損和耐化學腐蝕 等特性,因其較好的特性,目前在汽車上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特殊線纜包括鋁線纜、對絞線 纜、屏蔽線纜、硅橡膠線纜、多芯護套線纜、同軸線纜、數據傳輸線纜、充電線纜等,特殊線纜中的硅橡膠線纜、充電線纜等為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電纜。
電動化趨勢下,高壓線需求提升。電動車需要的高壓線有動力電池高壓電纜、電機控制器電 纜、快充線束、慢充線束、高壓附件線束。新能源汽車中的車內高壓線束主要是對車輛提供 高壓強電供電作用,在新能源汽車中屬于高安全件,具有大電壓/大電流、大線徑導線數量 多等特點。高壓線纜特點:電動乘用車高壓電纜承受的電壓較高(額定電壓最高 600V)、 電流較大(額定電流最高 600A),電磁輻射較強,故電纜的直徑明顯增大,還應采用同軸 結構以抗電磁干擾。

高壓線結構、工藝更為復雜。高壓導線由二次護套(也稱為外絕緣層)、鋁箔、屏蔽編織層、 內絕緣層和芯線(導體)組成。因高壓線纜的特性,在結構上其相比于低壓線纜多了絕緣層和 屏蔽層。高壓線纜在加工工藝上多了編織和護套擠出工藝,工藝上相比低壓線纜也更為復雜。
常規線纜中選取 PVC 低壓線纜,特殊線纜中選取硅橡膠線纜,對比二者加工工藝發現,硅 橡膠線纜因結構更復雜所以需要多次擠出工藝,包裹的絕緣層數更多,因此工藝更為復雜。
高壓線絕緣層的作用:1)絕緣:防止芯線與其他外部導體接觸產生短路;2)保護芯線;3) IP 防護:防塵、防水、防觸碰;4)提供柔韌性,便于在車身上布置;5)防刮磨,阻燃等 在耐候性和可靠性方面的特殊作用。 高壓線纜對絕緣層材料要求較高,硅膠為最優解。和低壓導線僅有外絕緣層不同的是,高壓 導線有內外兩層絕緣層,外絕緣層也常被稱為二次護套。內外絕緣層的制造材料一般有 XLPO(交聯聚烯烴),SIR(硅橡膠)和 TPE(熱塑性彈性體)三種。高壓線纜所需絕緣材料應滿 足高溫、耐老化、抗斷裂、柔性好等特點。硅橡膠具有耐熱性能好、彎曲半徑小、比重較小、 老化性能優秀等特點,為高壓線纜絕緣材料的最優解。
高壓線纜需屏蔽層以抗電磁干擾。電動汽車高壓電纜承受的電壓較高(額定電壓最高 600V), 電流較大(額定電流最高 600A),電磁輻射較強。在導線兩端的端子壓接處,集中存在電磁 干擾。高壓線束零件在整車的電磁兼容(EMC)測試中,需要滿足 ISO 14572 的要求,轉移 阻抗≤31mΩ/m,屏蔽衰減≥70dB,滿足整車 EMC 要求。高壓線纜屏蔽層分為屏蔽絲編織層 和鋁箔層,且工藝復雜。

2.2 智能化浪潮已至,高速數據線迎新機
智能化升級,車用傳感器用量有望增多。隨著汽車智能化的逐漸普及,以及輔助駕駛功能由 L1 級別向 L3、L4 高級別升級,車用傳感器所需數量有望增多。 以 Aquila 蔚來超感系統為例,擁有 33 個高性能感知硬件,包括 1 個超遠距高精度激光雷 達、7 顆 800 萬像素高清攝像頭、4 顆 300 萬像素高感光環視專用攝像頭、1 個增強主駕感 知、5 個毫米波雷達、12 個超聲波傳感器、2 個高精度定位單元和 V2X 車路協同。實現融 合感知,定義了量產車自動駕駛感知系統的全新標準。
車載網絡所需數據傳輸速度增加。隨著車載網絡開始連接更多車內計算資源,以太網應運而 生,在 2016 年,IEEE 發布了第一個汽車以太網標準 IEEE 802.3bw,或稱 100base-T1。 盡管 100M bit/s 的帶寬與 1995 年推出的 100base-TX 相當,但在汽車版本上仍然存在 著關鍵的差異。在傳輸速度提升的情況下,同軸線纜因具備高寬帶能力,其多用于車用網絡 連接。
車用傳感器增加將顯著提升數據線需求。用于數據傳輸的車用線纜主要有非屏蔽雙絞線、星 型對絞線纜,同軸線纜等??梢詰糜趥鞲衅?、顯示器、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毫米波雷達、 以太網傳輸等。

2.3 輕量化趨勢下鋁材替代銅材,成本端有望降低
汽車線束用量較多,占車重比較高。線束在傳統汽車中的導線大部分為銅合金導線,汽車線 束重量約占汽車重量的 1~2%。據電子工程世界網數據,一輛高級汽車的線束使用量約 2km, 重量在 20~30kg。汽車每行駛 100km,25kg 重的線束消耗能量約 50W,相當于燃燒 0.1kg 的燃油。研究表明,若汽車整車重量降低 10%,燃油消耗可降低 8%;若車重每減輕 100kg, 百公里油耗可降低 0.3~0.6L,CO2 排放量可減少約 5g/km。在線束中,線纜占到線束總重 量的 75%左右,若想實現輕量化,需從線纜著手。
汽車線束輕量化方案主要包括材料輕量化、結構優化和布局優化。1)材料輕量化:鋁導線 導電特性與銅相近,重量更輕,已經有鋁導線替換部分銅導線的應用;2)結構優化:使用 截面積更小的銅導線替換較大截面銅導線;3)布局優化:優化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布局,減 少線束使用量。
輕量化趨勢下,鋁材有望替代銅材。鋁相比于銅密度輕三分之二,而且鋁是一種供應充足的 建筑材料,與銅的有限可用資源不同,鋁不是投機金屬,價格相對穩定,且低于銅材。具體 屬性來看銅的導電和導熱性能良好,化學穩定性高,抗腐蝕性好,力學性能較好,銅的塑性 好易于加工;鋁的導電率較差于銅,為銅的 60%左右,易氧化生成氧化膜,金屬鋁密度小, 價格便宜,來源可靠,但是作為導電材料抗拉強度低,焊接性差???/span>得來看:鋁相對銅密度更小、價格便宜,但機械性較差,易氧化,壓接工藝較難。

壓接是一種有效又可靠的導電體連接方法。壓接工序通過模具和壓接設備將端子、導線、防 水栓連接起來生產成線束半成品,壓接工藝決定了端子和導線連接的機械性能和導電性能。 鋁壓接難點:1)鋁合金在機械載荷下從 80°C 左右表現出增加的蠕變趨勢,而在銅中,這 種現象僅在高于 230°C 的溫度下發生;2)鋁是一種韌性金屬,具有明顯的彎曲敏感性。鋁 的機械強度只有銅的三分之一;3)鋁形成致密且極其堅硬的氧化層。
TE connectivity 已開發出用于接觸鋁導體的 LITEALUM 壓接筒:LITEALUM 壓接筒的內 部具有鋒利的鋸齒,在壓接操作期間,鋸齒會破壞氧化層,暴露下面的純鋁,從而允許通過 局部冷焊建立電接觸;在壓接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利用了鋁的固有延展性。
特斯拉 Model 3 已經采用鋁導線,有望引領線束行業變革。特斯拉的高壓系統主要構成有: 1)空調壓縮機、2)座艙加熱器、3)動力電池、4)PCS 電源轉換系統、5)后驅電橋、6) 充電線束總成。其中鋁導線用于充電線束部,置于耐溫超過 180℃的塑膠表皮里,被銅網和 鋁箔屏蔽著。我們認為,特斯拉引用鋁導線有望引領汽車線束輕量化變革加速進行,在此趨 勢下,鋁材替換銅材,有望在原材料端降低線纜成本。
3 線束需求升級,線束線纜迎廣闊空間
3.1 2025 年新能源車線束市場約 500 億元,CAGR 為 29.8%
高壓線束為新增需求,單車價值量 300 歐元左右。低壓線束單車價值量約 400 歐元。且不 同動力類型的汽車所用線束類型不同,純電動車型所需高壓線種類最多,其單車價值量最高, 約 620-900 歐元左右。
新能源車用線束技術提升顯著,單車價值量大幅增加。根據 EV WIRE 數據,新能源汽車線 束單車價值平均在 5000 元左右,其中高壓線束系統單車價值約 2500 元,傳統乘用車線束則按照車型檔次不同,一般汽車線束的單車價值量在 2500、3500、4500 元不等。

我們預計到 2025 年線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900 億元,其中新能源車線束為 500 億元,新 能源車線束市場 CAGR 為 29.8%。根據中汽協數據,到 2025 年汽車銷量有望達到 3000 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 1000 萬輛。我們預計 2025 年新能源車線束市場約 500 億元, 按照低壓線束和高壓線束拆分,我們預計 2025 年高壓線束市場規模為 250 億元,低壓線束 市場規模為 650 億元。
3.2 2025 年新能源車線纜市場有望達 150 億元,CAGR 為 40.3%
高壓線纜因其加工工藝更復雜,所需絕緣層、屏蔽層更多,因此價值量更高。從單價水平 來看,因為特殊線纜所需要的材料更多,加工工藝更復雜,故其單價水平高于常規線纜。在 較高單價的情況下,特殊線纜的毛利率水平明顯高于常規線纜,2016 年-2020 年卡倍億特 殊線纜毛利率水平維持在 24%左右,常規線纜維持在 10%左右。據卡倍億招股書數據,2020年傳統汽車線纜的單車價值量約為 500 元,新能源汽車線纜單車價值量可達 1000 元。
我們預計到 2025 年線纜市場規模為 240 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線纜市場規模為 150 億元。 新能源車線纜的單車價值量高于傳統車,且隨著智能網聯滲透率提升,新能源汽車線纜單車 價值量逐年提升,我們預計 2025 年新能源車線纜單車價值可到 1500 元。根據中汽協數據, 到 2025 年汽車銷量有望達到 3000 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 1000 萬輛。我們預計到 2025 年新能源車線纜市場規模為 150 億元,CAGR 為 40.3%。
4 行業格局:外資主導,國產線束龍頭顯現
4.1 配套方式轉變,逐漸打破外資壟斷
國內配套方式向平行配套和塔式配套發展。汽車整車廠和零部件供應商主要的合作模式包括 以歐美系汽車企業為代表的平行配套模式、以日韓系汽車企業為代表的塔式發展模式以及以 中國部分大型國有整車企業為代表的縱向一體化模式。平行配套模式下汽車零部件企業和整 車企業均面向社會,實現全球采購市場化運作;塔式發展模式是以汽車整車廠商為核心,以 零部件供應商為支撐的金字塔形多層級配套供應體系,該模式下汽車零部件企業和整車企業 有著更緊密合作關系;縱向一體化模式即整車企業既生產整車又生產一定數量的汽車零部件。 目前,全球汽車工業行業正逐步向生產精益化、非核心業務外部化、產業鏈配置全球化、管 理機構精簡化的方向演化發展。受此影響,國內整車廠商正逐漸由縱向一體化模式向平行配 套模式和塔式發展模式轉變。

線束行業主要由外資及合資廠商壟斷,形成了線束行業寡頭競爭的局面。主要外資企業有 日系矢崎、住電、古河;德系萊尼、德科斯米爾、科絡普;美國李爾、安波福等。
線束行業主要進入壁壘:1)供應商資質壁壘:線束企業想進入車企配套體系,需通過質量 管理體系等一系列認證過程,一般需 1-3 年才能完成;2)技術壁壘:汽車線束對產品的研 發、生產工藝、質量控制等有較高的要求;3)資金壁壘:汽車線束企業需要購建足量廠房 和先進的高端設備以滿足產品產能、質量等要求,且在日常經營過程中還需要維持必要的原 材料及產品庫存,資金需求較高;4)管理壁壘:汽車線束生產具有多品種、小批量、多批 次、大規模等特點,在上述特點下,線束企業需在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市場開拓等方面 加強綜合管理、提高運營效率。
4.2 主要外資線束企業
4.2.1 矢崎
矢崎公司成立于 1941 年,至今已有 80 多年的歷史,公司主要生產汽車用電線組件、各種 儀表、儀器、空調、太陽能供暖器等產品。截至 2020 年,矢崎集團在全球共有 140 多家公司,全球員工人數超過 20 萬。矢崎集團將線束的傳輸系統劃分為“信息網絡”、“車身網絡”、 “行駛網絡”、“電源管理”四大類,設計出滿足客戶要求的產品。這四種網絡通過網關連接, 可以實現網絡之間的通信。

矢崎中國總部——矢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于 2006 年在上海成立,公司主要從事汽車線 束、儀表、汽車部件的開發設計及銷售業務,并對矢崎總業在全國的工廠進行統括管理,矢 崎的客戶群以日資、歐美資及中資的整車廠為主,公司不斷創新,提升開發能力,為全世界 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4.2.2 萊尼
萊尼是世界范圍內知名的電氣線纜、線束系統供應商之一。德國萊尼集團在汽車線束領域 有著豐富的經驗,為克萊斯勒、奧迪、保時捷、德國寶馬等國際知名汽車整車廠商提供服務。 2021 年底,萊尼在亞洲、美洲和 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的 28 個國家擁有 72 家子公 司。線束系統部門由 3 家國內公司和 30 家國外公司組成,其中 6 家位于亞洲,7 家位于美 洲,17 家位于 EMEA 地區。電線電纜解決方案部擁有 14 家國內公司和 19 家國外公司,其 中 4 家在亞洲,6 家在美洲,9 家在 EMEA 地區。此外,這兩個部門還有 6 家子公司。
萊尼于上世紀 90 年代初登陸中國,一直穩定快速發展。截止 2021 年底,萊尼在常州、上 海、鐵嶺、濟寧、蓬萊等地均有附屬公司開設,各公司覆蓋業務包括、汽車電纜解決方案、 線束系統、電氣設備等。
4.2.3 安波福
安波福是全球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為全球汽車和商用汽車市場提供電子電器架構、動力 總成系統、保險裝置和熱工藝解決方案,主要客戶包括通用汽車、福特、德國大眾等。

4.3 主要內資線束企業
汽車零部件本土采購加強,自主供應商涌現。隨著國內車企的逐漸發展以及國際汽車廠商越 發重視成本控制,汽車零部件的本土化采購日益加強,國內也涌現出一些本土汽車線束供應 商,其憑借及時的物流運輸、可靠的產品質量進入汽車廠商的供應體系。目前較大的本土線 束企業主要有昆山滬光、上海金亭、柳州雙飛等。
目前我國汽車線束行業競爭情況較為分散,集中度不高。國內汽車線束廠商雖然較多,但 大多規模較小,只有上海金亭、柳州雙飛及昆山滬光等幾家線束廠商憑借嚴格的產品質量能 夠進入合資汽車供應商體系。但從各家公司 2020 年的市場份額來看,占比均較小,只占到 了線束市場份額的 2%~4%左右。
本土化采購日益加強,已有自主廠商高壓線進入合資體系,國產替代進程有望加速。線束 行業高度依賴于汽車行業,德系、日系車等主機廠對零部件供應商考核較為嚴格,所以大部 分的外資主機廠形成了較為封閉的線束配套體系。但近幾年來,國際整車廠越發重視成本控 制,汽車零部件本土化采購日益加強,國內也涌現出一批優秀的零部件供應商。國內線束自 主供應商如昆山滬光、上海金亭等已經進入合資品牌的低壓整車線束以及小線束供應體系。 雖然技術要求較高的高壓線束大部分依然由外資供應,但已有自主供應商進入,國產替代進 程有望加速。
5 投資分析
5.1 滬光股份:優質線束供應商,持續突破高壓線束訂單
國產汽車線束的龍頭公司。公司成立于 1997 年,專注于汽車高低壓線束總成的研發及生產。經過多年發展,依靠領先的智能制造水平和扎實的研發設計實力,公司已獲得國內外主 流整車制造商的認可。

公司產品全面,覆蓋燃油車線束和新能源高壓線束。公司產品主要有成套線束、發動機線束、 高壓線束和其他線束。2021 年公司成套線束占比為 72.9%,發動機線束占比收縮至 4.5%。
公司客戶結構優質,以世界主流整車廠為主。公司已與大眾汽車、戴姆勒奔馳、通用汽車、 國內新勢力客戶等國內外知名整車廠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 新能源業務定點情況:2021 年,公司陸續取得金康新能源·問界 M5、M5 EV 和 M7 的整 車高、低壓線束定點;理想汽車 X02、大眾安徽 VW316/8 高壓線束項目定點;取得了戴 姆勒奔馳 MMA 平臺電池包低壓線束的項目定點。2021 年,公司陸續實現了上汽大眾 MEB 平臺中 ID3、 ID6X、奧迪 Q5E、奇瑞捷豹路虎·發現運動、北京奔馳 EQA 等高壓線束的 量產。
5.2 卡倍億:汽車線纜龍頭,新能源業務持續放量
專業汽車線纜供應商,客戶結構優質。公司成立 30 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汽車線纜的研發、生產和服務。公司主業為常規線纜,近幾年主業由常規線纜拓展至新能源線纜業務,且公司新 能源線纜占比呈現逐年提升趨勢,由 2016 年的 7.8%提升至 2021 年的 12.6%。公司近年來 扎實主業發展,營收穩步增長,2016 年-2021 年營收復合增速為 26.4%。

卡倍億終端客戶涵蓋大眾、寶馬、奔馳、通用、福特、沃爾沃、豐田、日產、本田、榮威、 吉利、特斯拉等主機廠;直接客戶為矢崎、安波福等線束龍頭企業。
卡倍億不斷拓展新能源業務,業績有望隨主要客戶銷量共振。在新能源車領域,公司已取 得通用、本田、日產、上汽大通、吉利等多家主機廠得高壓線纜認證,并已向大眾、日產、 通用、本田、上汽大通、吉利、特斯拉等廠商供應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汽車線纜產品。公司 不斷推進新能源業務,銷量有望繼續提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